2018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旅游业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旅游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凸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据商务部监测,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很多领域消费快速增长,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引领潮流,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值得注意的是,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庆祝丰收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乡村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这种“全民旅游”释放出巨大的客流量红利,使得“旅游+农业”“旅游+乡村”释放出了旅游业巨大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形成新业态,提升了综合价值,实现增收富民。
此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不仅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也是综合效益最好的扶贫产业之一。旅游扶贫在为游客提供乡村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供给,吸引游客的同时,自然也振兴了乡村。
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关联性强、综合带动能力突出,特别是在“旅游+”战略的推动下,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并擦出业态创新的火花,旅游业态和产品持续创新和丰富,推动着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游客的出游品质。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顶层设计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得到认可,推动了旅游业与互联网、工业、农业、林业、航空、水利、交通、中医药、卫生、科技、文化、教育、装备制造业、军事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游客的旅游新业态。
应该看到,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延长旅游产业链,创造更多的融合型新产品,形成新业态,直接创造新价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旅游业已经广泛进入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而“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以“旅游+”方式打造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假日旅游“新潮流”,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新时代的到来。
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旅游业改革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总体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开放,还有效地撬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下的中国旅游业,应明确新定位、树立新思维、把握新方向,以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开创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