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时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文化产业增长喜人、日益壮大,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上升空间广阔,发展前景可期。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关话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关注。
对国民经济贡献逐年增大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带来了《关于资本市场支持文化强国战略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文化强国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逐年加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越来越体现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距离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友东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安庭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从以往的产品消费型,向体验消费型、认知消费型进行大幅度转化与升级。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与竞争力,正在由后端的要素与资源,大幅度转向前端的产品,并极大地促成了关联产业的技术升级与产品升级。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多数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的董事长,安庭依托商业实践对文化产业的未来格局与发展势头进行了判断。
理顺管理体制 发掘市场潜力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政策日趋完善,文化产业显示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主委刘新乐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态势做出了肯定。但他也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体制问题、区域协调发展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老问题相互叠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刘新乐说,在这些矛盾中,管理体制问题尤为突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从强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破除发展瓶颈入手。刘新乐提出了包括加快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工作、理顺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在内的多个建议。
让融资难不再成为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原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建博带来了《关于建立文化产业银行的建议》。“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化企业特别是一些轻资产的文化创意类企业,在创业初期存在融资上的先天不足,但又难以适应原有融资模式。”孙建博认为,虽然融资难,但文化企业一旦获得融资,便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孙建博认为,应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文化金融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引导疏解,加快结构优化、业务创新的“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文化融合新业态。此外,还应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文化企业的特点和经营模式,加快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文化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使得我国乡村在经历了近两百年深刻转型后迎来复兴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乡村振兴包括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乡村的凝聚力、生产力和驱动力,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拓展发展空间,这对于引领乡村文明进步,造福乡民,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近年来一直围绕民间文艺发展开展研究,就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工艺美术振兴等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期间,潘鲁生带来的提案仍然聚焦乡村文化建设。
他建议实施“手艺农村”计划,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生态—人文”一体化发展。在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地区,构建“手艺农村”站点,实现“一村一案”“一乡一业”网格化布局;在条件成熟地区探索建立传统手工艺原创生产示范基地,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建设“手艺农村”原创手工艺品线上线下营售商业模式,发展农村手工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