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rgjwh.com www.hnyzk.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华人国际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Information

  • 文化部2017第三季度发布会召开 解读四部重要文件
  • 上传时间:2017-09-18 14:55:04 浏览次数:25539
  •  

    2017年09月18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9月13日上午,“文化部2017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和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白雪华解读了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和《“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四部重要文件。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讲解了《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他表示,这个实施方案主要是解决公共文化机构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的瓶颈问题,目的是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构成,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行使对公共文化机构的决策权,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大家可以看到,理事会的职责对照原来的管理体系有新的突破。管理层由公共文化机构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举办单位指导组建理事会和管理层,负责对公共文化机构和理事会建设进行监督指导、绩效考核。

      二是强调了在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要加强党的建设。方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较为可行的操作意见,比如明确要加强举办单位对公共文化机构党建工作的领导,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配备方式,凡涉及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党组织必须参与讨论研究,理事会作出决定前,应征得党组织同意。

      三是明确了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因为改革牵扯到体制机制的改革,方案制订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从落实人事管理自主权、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如已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决定本单位的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优惠的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这些配套措施有利于调动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

      四是明确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妥推进的工作原则。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涉及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系统工程,要求稳步推进,立足实际,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方案规定了2020年前分两个阶段实施的工作步骤。2017—2018年主要由影响大、基础好的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先行试点,已经开展试点的继续探索实践,体现了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工作思路。2019年到2020年,希望用不太长的时间完成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取得实效。

      下一步,文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各地的督导检查。

      陈彬斌在解读《"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时表示,公共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阅读服务需求更加旺盛,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到现代怎么转变面临挑战。从国际来看,推动变革和服务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普遍共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规划》突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中所应发挥的导向作用,《规划》还专门就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对传统文献典籍的整理推广。

      二是彰显普遍均等。《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总分馆体系建设普遍实施,基本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普及应用,规划提出4方面重点任务,提出了11项发展指标,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三是注重实践操作。《规划》从实践出发,围绕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均等化建设、新技术应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等8方面工作部署了重点任务,设置了24个具体项目,比如“流动图书车”、“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等项目。

      四是推动转型发展。《规划》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加强数字资源和新媒体终端适用资源建设,普遍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规划》要求公共图书馆事业加快转型发展,提出要提高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陈彬斌在解读《"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时表示,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都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十三五”100项任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也名列其中。《"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经文化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于今年8月正式印发。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古籍保护规划。《规划》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工作方向。《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包括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并从实际出发,对普查登记、保护修复、资源利用、队伍建设、标准规范等5方面具体工作划定了9个数据指标。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规划》遵循古籍保护工作规律,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有机结合,将古籍普查登记、分级分类保护、抢救修复等作为重点工作突出出来,加大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坚持抢救第一,把握古籍具有易损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重点加强对濒危珍贵古籍的及时抢救和修复。

      三是注重实践操作。《规划》立足实践,综合考虑古籍保护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围绕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建设、保护制度、法规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举措,一共设置了5个专栏16个具体项目,比如在普查登记方面设计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华古籍总目》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发挥引领作用,有助于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不光是文化部在做,有古籍保护联席会,由各个部门参加的。充分发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等现有工作机制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白雪华对2017年7月7日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进行解读。他表示,规划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二部分,从构建服务网络、加强资源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第三部分,从组织部长、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督察落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措施。

      《规划》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突出落实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2015年2号文件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刚刚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国家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 我们的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和保障法的要求,力图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运行管理和建设保障等几个方面把这些中央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

      (二)突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完善、重点工程缺乏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规划》提出了对基层数字文化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促进无线网络覆盖,统筹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建设基层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三)突出改革创新。在公共数字文化供给主体上,《规划》提出破除政府单一供给的格局,积极促进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手段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政府可能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购买社会上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公共文化服务所用;在资源配置上,《规划》提出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拓展固定设施辐射范围、征询群众文化需求、评价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倒逼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在技术应用上,《规划》要求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应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构建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开展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媒体、多终端覆盖。

      (四)突出服务效能建设。《规划》提出开发在线互动的数字文化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同时,明确要求增加对特殊群体的资源建设和产品开发,加大向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直接配送公共数字文化产品的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白雪华表示,《规划》重在落实,公共文化司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和督促地方落实相关任务:一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录制培训视频、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深化各地对《规划》内容的理解,为贯彻落实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重要督查内容,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同时,按照《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年度考核工作,督促各地落实好《规划》。三是及时总结各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创新经验,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

     

    Copyright © 海南华人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五公祠小红楼) 邮编571199电话:0898-68557653 传真:0898-68557653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琼ICP备10201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