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8 来源:《金融时报》
全球旅游业外汇收入增速连续6年跑赢世界经济增速,旅游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产业;中国出境游持续高热,入境游赤字亟待改善。7月5日,全球化智库与携程旅行网在京联合发布《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之一,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展现了全球旅游业现状以及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 已成世界经济隐形支柱产业
2015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数量为11.86亿人次,全球旅游行业收入占全球GDP总额的10%,其中外汇收入为1.26万亿美元,在剔除汇率与通胀影响后同比增长4.4%,连续第6年跑赢世界经济增速2.4%。2016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为7.6万亿美元,共提供2.92亿个工作岗位,即全球每10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来自于旅游业。其中,新兴经济体国际游客到达数量和比例获得同步增长。旅游业创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两个10%”的全球占比表明,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产业。
数量多消费力强 中国游客深受世界各地欢迎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更趋国际化,中国游客也因数量多、消费力强而成为世界各国争抢的“香饽饽”。2015年,中国大陆出境游客为1.28亿人次,接近日本人口总数,同比增长9.4%,较2005年增长312.9%。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15年,全球已登记国际旅客人数达11.9亿人次,中国大陆旅客占比超过10%,稳坐世界旅游大国位置。
中国对世界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出游人数规模上,更体现在境外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上,即使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大陆出境旅游消费总额也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的20.9%,排名世界第一,是美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的两倍多。根据商务部统计,在海外人均消费构成中,约有一半来源于购物。庞大的中国游客在推动世界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成为拉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地受益最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对中国更加开放和便利化的出境旅游签证吸引中国游客。
中国入境游增速低于亚太整体水平 存在明显赤字
相比出境游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入境游发展相对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数量由2005年的12029.23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3382.04万人次,11年间增幅为11.2%,平均每年只增长一个百分点,与同时期中国大陆居民出境人数312.9%的增幅相比,差距巨大。同时,与发达经济体(38.9%)、新兴经济体(57.2%)和亚太地区(81.3%)增速相比,我国2005年至2015年间入境游客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报告项目组测算,2015年,国际游客赤字已经达3163.52万人次。预计未来5年我国国际游客赤字将进一步拉大,数量可能超过1亿人次。
国际游客数量赤字的背后体现的是旅游外汇收入赤字。与中国居民出国疯狂购物不同,外国人入境旅游商品消费仅占不足五分之一。据2月份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6年,中国入境游客外汇收入为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而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6年,我国旅行服务支出为2611亿美元,约是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2.2倍。
中国国际旅游链条多 环节有待完善
国际人口流动是全球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跨境旅游是其中重要体现。吸引外国游客到一国旅游,是帮助他国人民对于本国度了解、认知、认同的重要方式,更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世界第三大领土面积,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现代城市群,但是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却并未充分展现出来,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并不相匹配。
我国入境游存在的巨大赤字,可能涉及几个方面的原因:尚未形成有效的宣传模式,外国人来华旅游签证办理与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方面还存在不必要的门槛与限制,需完善旅游国际化、正规化、透明化,提升公共设施配备人性化和服务水平。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入境游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因此,必须改善中国旅游发展的软环境,推动旅游业相关政策协调,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获得潜在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