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30 来源:《解放日报》
从守株待兔设摊等买家到先演出再挂牌,2017年上海市民营剧团演出交易会近日开启第二轮演艺产品交易洽谈会,新交易模式折射上海民营剧团迅猛发展与理念更新。2017年,上海民营院团数量达305家,演出场次超过1万场,已成为上海演艺行业的生力军。
边看节目边下订单
“参加交易的100多个民营剧团如果仅设摊,买家看资料就要大半天,得到也只是初步信息。我们这次采取先评选入围剧目,再请剧场经理们看戏、下单,向优秀作品倾斜。”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透露,有购买意向的剧院经理们拿到的资料不仅有剧目介绍,还有精确的每场节目演出费、道具箱数目、尺寸,“公开透明、提升效率。洽谈会分为几轮,确保没有遗珠之憾。”第二轮演艺产品交易洽谈会上,沪剧《绿岛情歌》《梦中家园》,民乐《玖拾》等被举牌抢购。签完合同,北方院线、东部地区院线、安徽大剧院负责人还现场向上海民营剧团抛出橄榄枝。
演出行业协会首任会长蔡正鹤记得,2011年上海市民营院团第一次以集体形式亮相展演,“大多数民营剧团靠自身的经济能力组成,也有几个人合伙出资成立剧团,少数剧团有企业少量资助,政府扶持基本没有。没有实力,缺少资金,何谈剧目数量、质量,经常演出的多是《孤岛血泪》《阿必大回娘家》等传统老戏。”
“当民营剧团难得有一、二台新创作的演出剧目,由于质量问题,有的演出剧目寿命不长,成本还未回收已经打入冷宫。我们常讲‘剧本是一剧之本’,民营剧团缺少好剧本,就没有好的演出剧目。”眼下,蔡正鹤感叹的剧本荒,正在逐渐改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开启民营院团演出剧目的先河;昆剧《春江花月夜》场场满座,话剧《汇贤坊》今年入选市百部舞台剧精品重点扶持作品。“今年到了展演暨演艺交易会申报截止期,还有不少民营院团来接洽,大有你追我赶欲罢不能之势。2016年60余台申报节目,2017年增加到99台,达到历史新高。”韦芝介绍。
成长离不开沃土
民营剧团蓬勃生长离不开肥沃土壤。从2011年起,上海市文广局设立500万元的民营院团专项扶持资金,2016年增加到800万,从场租补贴、创作孵化、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8个方面对民营院团开展全面扶持。6年来,共扶持民营院团52家,覆盖100多个剧目近3000场演出。此外,组织民营表演团体“走出去”也是发展的“推手”之一。2014年开始,市文广局每年组织民营院团参加国际演艺界最重要的交易平台之一——美国APAP演出交易会,先后与美方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2016年初,由市演出行业协会带队的上海演艺代表团在为期三天的演交会上,鼓鼓、青年马戏、现代人剧社等剧团谈成了8个出访项目和8个合作交流项目。美国KMP演出机构的负责人通过APAP演交会了解到上海的民营演出团体这片蓝海,还专门来沪参加民营院团演出交易会并采购了多个节目。
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一年一度的展演活动和演艺交易会,激励民营院团在创作剧目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100部戏走出了100条道路。今年出现在交易会的产品风格多样,话剧《大商海》呈现以申霁航、吴慕用等为代表的海派商人,在生死考验面前保持民族气节,最终成就商业王国的传奇;沪剧《情与法》展示检察干部不忘神圣使命,坚持依法办案的故事;舞剧《幻海愿》以海上丝绸之路构架故事脉络,并在《镜花缘》中引发创作灵感;改编自电影剧本《小城之春》的同名音乐剧,结合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展现江南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