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rgjwh.com www.hnyzk.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华人国际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Information

  • 全国3.7万亿文化消费缺口,在哪里?怎么办?
  • 上传时间:2017-02-28 10:12:26 浏览次数:4193
  •  

    2017年2月27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3.7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左右。2017年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深耕细作的一年,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的融合将更进一步,文化类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会大幅提升,特色化、民族化、年轻化等特点将更加明显。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一共有45.6亿人次旅游,相当于13.6亿人口人均旅游3.3次!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网播量已突破200亿,人均网络播放量达15次!在今年上映的电影中,目前位于票房第一的《功夫瑜伽》票房收入17亿元,平均票价38元,也就意味着有4千多万观众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文化消费的井喷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符号!

     

    “有钱、有闲、有品位”刺激文化消费需求

     

    “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见,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都将文化产业推向了新高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学者李向民提出了“精神经济”的概念,由此引发了轩然大波。那时候人们的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物质需求尚不能满足,何以谈精神经济,更无法想象30多年后的今天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00多年前《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勃仑早就预示到了文化消费热的今天,人们对于物质的消费需求已然过剩,有钱、有闲的状态下,传统的物质产品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丰富的精神文明,人们转而进行大量精神文化的消费,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文化消费呈现“特色化、民族化、年轻化”

     

    根据“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6)”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5,平均增长率为3.4%。文化消费环境、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文化消费环境指数上升速度最快,数据表明,这三年我国文化消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文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质量逐步提升,消费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为居民文化消费营造了良好氛围。

     

    VR、网红直播、内容付费、优质IP、移动电竞,成为2016年度文化产业的亮点,在传统电影、电视、艺术品、图书音像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文化消费呈现特色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新型文化产品出现,刺激着文化消费,而80、90、00后成为目前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求新、求异的年轻群体,推动着文化消费的发展。

     

    2017年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深耕细作的一年,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的融合将更进一步,文化类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会大幅提升,特色化、民族化、年轻化等特点将更加明显。

     

    全国3.7万亿文化消费缺口从何而来?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3.7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而这缺口的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左右。

     

    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而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当然这是与欧美国家高福利、高保障、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运行方式以及消费环境、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密切相关的。

     

    而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说明我国文化消费的内生力不足。

     

    “高房价,低收入”缩紧了百姓的腰包

     

    要说这3.7万亿缺口,“罪魁祸首”还在于人们的收入与房价的增长不成比例,尤其是大中城市,房价逐年增长,而收入增长的幅度远小于房价的涨幅,这就造成了百姓生存的压力,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受到极大的限制。除此以外,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支出也影响着文化消费的比重。

     

    再者,尽管居民收入在提高,城乡差距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很多人群而言,并没有那么多闲钱来进行文化消费。

     

    小城市偏向教育,大城市才偏向娱乐

     

    从全国文化消费布局来看,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不够均衡。比如《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中指出,北京的娱乐型文化消费占比高达63.6%,而阅读、科普等教育型文化消费占比尚不足娱乐型文化消费的一半。

     

    而在农村,教育所占比重最大,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比例为77.48%,而文化消费上所占的比重仅为3.72%。

     

    大城市文化娱乐丰富,而农村以及部分小城市文化娱乐项目稀缺,文化状态较为原始,“老掉牙的戏剧,已经发黄的杂志报刊,生灰的大礼堂”,文化消费结构在全国发展的不均衡也是来自于文化产品供应的不均衡。

     

    政策红利下,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我国通过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等政策性补贴对文化产品、文化企业进行扶持,文化产品的数量在急剧上升,然而,政策红利下,不免出现很多为求利益而大量抄袭的同质化产品,或是以次充好,难出精品。很多文化产业园区重复建设,缺乏创新,长期依赖政府生存。

     

    我国每年电视剧、电影的数量都在急剧上升,而能够上映的却是凤毛菱角,这也造成了大量文化产品的浪费,缺乏转化率。

     

    文化消费的内生力不足,很大原因出现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上,其主要在质量而非数量。当然,在中小城市,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供给资源确实比大城市少,比如演出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方面都有待提升。

     

    精品文化不足、草根文创量少、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仍然是困扰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之一。

     

    如何弥补3.7万亿缺口?

     

    培育引领文化消费应该从供给侧着手

     

    文化消费说到底是需求,精品的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就要从供给方面来解决。首先要“去库存”,坚决抵制粗俗、劣质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存在于文化消费市场。其次是鼓励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精品进行生产,在财政、税收方面予以政策优惠。

     

    1、加强文化的法制建设

     

    对于低俗、色情、迷信等不良文化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加强规范管理,为消费者营造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反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加强文化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监管,使得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权益得到很好的保护。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际标准,每3万人中就需要有一座图书馆,然而在我国中小城市中,这个标准很多地区都不能达到。文化消费需要靠提升居民素质来拉动,因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文化消费的关键。

     

    近日,我国国家文物局刚颁布了《全国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博物馆事业就有明确的规划,计划到2020年,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的覆盖率能够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这对于文化消费市场来说是个极大的福利。

     

    另外,演出场所、美术馆、电影院、体育馆等基础文化设施都要分布均匀,很多小城市这些文化设施很少,或是很破旧,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建设。

     

    然而,国内的剧院等设施数量不少,有些城市建设过于密集,且剧院建设十分豪华,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而要减少重复建设。

     

    3、培育我国民族特色文化精品,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居民对于进口文化产品的消费比重较大,就拿近期电影排片情况看,欧美大片的排片量远远大于国产片的排片量,这对于我国国产电影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其他文化产品亦是如此。

     

     

    要增加我国本土文化产品消费的比重,就必须提升本土文化的内涵,多打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多产出精品。

     

    事实上,中国五千年文明在文化资源上的优势是令很多国家羡慕的,因而习大大会鼓励我们要文化自信,打造民族品牌,本土的文化产品更多更优质,必然会引流更多的文化消费。

     

    通过政策杠杆,加强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很多好的文化产品不是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而是价格太高,很多人望而却步,典型的就是演出市场、艺术品市场。

     

    演唱会、音乐会,动辄上千的票价,虽然这背后是演出方的巨额成本,然而文化产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政府在这时可以发挥到很大的效力。比如对于社会影响较好的剧目进行政策性的补贴,从而降低演出方的成本,最终在核算票价时能够为观众带来低票价的优惠,从而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

     

    政府应资助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低收入以及基层群众予以优惠甚至免费的文化服务,完善农村图书、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文化普及。

     

    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创新

     

    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转型期,从传统的电影、图书、艺术品、演出、动漫、游戏等产业催生出如今的VR、网红、移动电竞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鼓励文化形式与文化产品的创新,加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探索文化产品的新兴业态,刺激消费者的新型体验,从而扩大文化消费。

     

    教育、娱乐、休闲文化消费区别对待

     

    我国目前很多地区对于文化消费的统计都是笼统的文化教育娱乐消费的一个数据,而对于教育、图书、休闲以及娱乐方面的消费是截然不同的,对此我们的统计不够精细化,明晰化。

     

    对于落地区加强多元文化的供给,文化娱乐的服务,对于大城市娱乐消费占比较大的情况,应当多输送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并加以创新,使得本土的文化更为深入人心,良性发展。

     

    结论

     

    文化消费意义深远,从短期看来是扩大内需,增强国民经济实力;从长远看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升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与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Copyright © 海南华人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五公祠小红楼) 邮编571199电话:0898-68557653 传真:0898-68557653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琼ICP备10201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