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2日 14:17 来源: 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郑荣俊
原标题:“文化+”模式激活传统民营书业
世界读书日当晚,一场联合全国10家书店共同发起的“疯狂朗读夜”活动在全国10座城市同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现场朗读,并分享阅读感受。原定于午夜12点结束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天亮。图为北京单向空间书店。王伟伟 摄
4月9日、10日,第十三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全国书业专家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商民营书业发展、创新之路。
“没有民营书业的大发展,出版强国是建不成的。”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表示,中国的民营书业是一个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相结合的产物,近些年来,纸质阅读“遇冷”后的“升温”给传统书业造成了冲击,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用文化打造书店,把书店做成百年老店。”在知名实体书店CEO圆桌会议上,民营书店负责人纷纷表示,探求实体书店新的发展之路,在经营好传统书业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人们对纸质阅读兴趣回归
“你们这个书店的人流量大概有多少?能够销售多少本书?”“这个不好说,周末的时候人特别多,你看现在,座位都是满的,收银台前排队的顾客基本都没少过,收银员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在忙。”这是4月23日,《工人日报》记者在重庆沙坪坝一家书店和一位工作人员的对话。
交谈中,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顾客询问道:“请问这里有周梦蝶的《还魂草》和《刹那》吗?”“我帮你查一下。”在工作人员查询之际,记者看见该书店里,书架之间的过道都被读者堵得严严实实,一旁的工作人员一直喊着“请把过道留出来”。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该地区的另一家书店。哲学、国学经典、中外小说……各个分类区域同样站着不少读者,收银台前也有不少顾客排队付款。
“还是纸质书看着有感觉,闲暇时,泡上一杯咖啡,翻开书闻闻墨香味,在‘充电’的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位排队购书的顾客告诉记者,以前学生时代就喜欢读书,现在参加工作了,不想放弃翻书这一习惯,所以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去书店两三次,买几本书回去。
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有时间还是想翻一翻纸质书,电子书阅读虽然便捷,但却缺失了“白纸黑字”的韵味;而其他支持“数字化”阅读的受访者则认为,纸质阅读必须花钱购买或者到实体店去才能完成,不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阅读成本。
资料显示,自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国遍地开花,共有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
据了解,全国范围而言,实体书店数量逐年上升。在上海,无印良品内地最大的旗舰店高调开张,引入的“MUJIBOOKS”首次登陆中国,被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亮点”;在南京,“世界最美书店”先锋书店拓展了生存空间,分店已超过10家;在苏州,诚品开张了内地首家门店。同时,全球最大网络电商亚马逊20年来首次开设线下实体书店,当当网也提出3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的“宏伟蓝图”。
民营书业地位举足轻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谭汶称,中央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倡导全民阅读,给出版发行尤其是民营书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谭汶表示,民营书业作为出版物市场的重要力量,特有的活跃度和积极性,使其必将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他说:“提高出版物质量,扩大优秀出版物发行已经成为出版发行界的共识,以往图书策划出版盲目扩张的粗放模式,开始走向新优特的集约化产品策略,甚至一些大的民营公司已经在大众或者教辅图书的某一领域占领市场的优势以后,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精品的打造,而中小企业纷纷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透露,“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文化产业保持了17.5%的年均增长速度,2015年实现增加值536亿元。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出版业也呈现出了两个效益极佳的态势,培育各类企事业和经济组织达830家,累计出版图书29800余种,有三家企业进入了全国百强,2016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29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民营书业已经过了市场、政策、技术三大考验,我认为现在的和当年的一点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留下的都是经受了这三大考验的。”柳斌杰坦言,许多书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完善了自己的产业链条,找到了自己发展的优势,一些民营企业集团年均收入超过了20亿元,5亿元资产规模的企业不在少数。他说:“现在民营书业起着重大作用,在畅销书的策划、网络出版发行,教材、零售市场,物流配送,网络书店等等方面已经是占了半壁江山,有一些还要更多一点,是我们整个书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在新闻出版全行业14.9万家企业当中,民营书业占82.2%,在印刷复制业全年1.2万亿元的总营收中,民营企业占87.5%,资产总额占87.0%,在出版物发行0.3万亿元的总营收中,民营企业占到65.3%,资产总额占61.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说:“民营书业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和数字技术时代,要把握‘弯道超车’的机会,利用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最善于发现和挖掘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的特性,抓住机遇,适时发展自身。”
实体书店创新转向“文化+”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表示,全民阅读要想长期有效,需要多做服务,同时要寻求创新。他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多方位合作,共建阅读空间。比如在学校、机场、敬老院等多建立阅读空间,数字化阅读产品也要探索定制化开发等。“在阅读+时代,书香楼盘、书香酒店、书香商场都大有可为,空间无限”。
“让书店成为文化空间的平台,‘文化+’与跨界融合的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新模式。”书业营销专家、书业实战型培训专家三石认为,实体书店的创新需要学懂文化。他说:“只有懂文化,我们的书店才能再生,目前很多书店在提从‘卖书向卖文化发展’,但这远远不够,要从卖书到向卖文化发展到做文化发展,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书店能够成为一个百年老店的根本。”他还补充道,因为有了文化,就可以“+”很多的东西,比如,“+科技”“+金融”等等。
“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没落的企业。”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徐登权透露,九龙坡区是重庆文化大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一步,我们要在九龙坡区建一个文化创意中心,在这个中心里面,将打造一家‘中国最美的书店’。”
徐登权告诉记者,“最美书店”不仅仅是表现在外观的装潢上,更主要的是其内在的塑造,这家书店将是一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场所,也将是重庆的文化地标。目前,该书店的设计方案正在面向全球进行征集,有望于2018年建成并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