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互联网+三农引领农村双创行动
2015年11月30日 13: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魏金金 )融合时代,“互联网+”已成产业发展新趋势。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产业化路径探索,“互联网+”农业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各地农村公共文化存在的一些滞后性发展问题,同时也成为构建精准扶贫的一种新路径、新模式。
近日,在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单位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第七、八期(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类)培训期间,青海博源文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表示,“互联网+”农业,不仅有助于加速提升农村地区公用文化服务水平,同时便于将特色农村市场实现便利化,优质化输出,吸引更多的农民大军加入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队伍中去。
青海博源文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
在李朝看来,当前我国一部分农村发展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发展条件困乏,加之农村人口分布散等,随着“村村通”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开展,下一步网通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对农村而言,当前要努力做好‘文化’+‘互联网’+‘三农’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从事产业的人应该考虑到问题。在移动互联层面,我们要鼓励新型电商发展这方面的业务,让大部分的农民都能用上智能手机,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李朝谈到,移动互联时代,不能让农民因为断网而输在起跑线上,三农问题包括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都应该尝试采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更要让农民从心里实现“现代化”。
李朝认为,从广义范围来讲,农村的互联互通,不仅有利于避免基层“黄、赌、毒”,减少“一家多子”现象,优化现有农村老幼弱的人口留守结构,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这方面,国家不仅要长期关注、丰富农村公共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李朝接着谈到,农村触网,既可以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将特色农产品实现便利化、优质化输出,吸引农民大军加入新型创业市场,真正实现全民意义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要做好接口,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多满足老百姓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知识技能等,多为农民着想。这样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农民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
同时,随着近年来农村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将注意力投放到农村,李朝表示,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不仅要惠民、要考虑民生,同时更要保持恒久性,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考虑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李朝强调,“资本逐利的本性有可能使得某一项目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从而造成先富后贫或先贫后富,这都容易引起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破坏,资本介入不能嫌贫爱富”。